其中最疯狂的莫过于 Meta,砸下百万美元签字费+上亿美元总薪酬,以闪电战的方式从 OpenAI、Anthropic、谷歌、苹果等竞争对手处挖走了数十名顶尖 AI 人才。 表格显示,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的成员中,有一半是华人,但其中仅有 1 人的博士是在中国拿到的,其余都是在美国和澳大利亚(1 人)。 在任职时长及行业资历方面,该团队既有仅在 Meta 任职数日的新鲜血液,也有在该公司的元老级人物。同时,成员的职龄(Years of Experience, YoE)跨度也从应届博士毕业生的 0 年至累计工作超过三十年的业界资深专家。 Trapit Bansal:在 OpenAI 开创了思维链上的强化学习,并且是 o 系列模型的共同创造者。毕树超(Shuchao Bi):GPT-4o 语音模式和 o4-mini 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 OpenAI 领导多模态后训练。Huiwen Chang:GPT-4o 图像生成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 Google Research 发明了 MaskGIT 和 Muse 文生图架构。Ji Lin:帮助构建了 o3/o4-mini、GPT-4o、GPT-4.1、GPT-4.5、o4-imagegen 以及 Operator 推理栈。Joel Pobar:来自 Anthropic 的推理专家。此前在 Meta 工作 11 年,负责 HHVM、Hack、Flow、React、性能工具和机器学习。任泓宇(Hongyu Ren):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 和 o4-mini 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 OpenAI 领导一个后训练团队。Johan Schalkwyk:前 Google Fellow,Sesame 的早期贡献者,Maya 的技术负责人。Pei Sun:在 Google DeepMind 负责 Gemini 的后训练、编码和推理。此前创造了 Waymo 最后两代的感知模型。于佳慧(Jiahui Yu):o3、o4-mini、GPT-4.1 和 GPT-4o 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 OpenAI 领导感知团队,并在 Gemini 共同领导多模态。赵盛佳(Shengjia Zhao):ChatGPT、GPT-4、所有 mini 模型、4.1 和 o3 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 OpenAI 领导合成数据。 可以看出,被点名的新成员大多来自 OpenAI。他们的履历与 OpenAI 最尖端的模型(如 GPT-4o)和核心推理技术(如 o 系列模型和思维链研究)紧密相连。 回到表格来看,在专业领域方面,该团队涉猎极其广泛,覆盖了深度学习、大模型编译与基础设施、强化学习、弱监督、自监督、计算机视觉、语音合成、生成式图像/视频、对话系统、图神经网络、优化理论、信息检索等近三十个 AI+ML 子领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专注于大语言模型(大模型对齐、大模型评估、智能体等)、多模态生成(图像、视频、扩散模型)、以及大规模推理与部署的研究方向在成员分布中占据明显主导地位。 而据传所有这些人的年薪,每个人都在 1000 万至 1 亿美元之间。光是支付这些人的薪水,Meta 每年就要拿出数十亿美元,还没算上未来继续加入的新成员。 毫无疑问,Meta 用金钱发起的这场人才闪电战,是其在 AI 竞赛中一次简单粗暴却又极其有效的肌肉秀。通过投入竞争对手难以匹敌的资本,Meta 在最短时间内买来了时间、经验和行业最顶尖的智力资产。 然而,商业和体育领域的经验告诉我们,用金钱堆砌起来的“梦之队”未必能笑到最后。将一群身价不菲、习惯了不同企业文化的顶尖人才聚集在一起,本身就是一项巨大的管理挑战。而一群天才的集结也未必能产生好的催化反应,反而可能因路线之争而导致内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