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小红书在这里举办了第一场线下市集。这场市集邀请了来自全国100多家商家,商品种类繁多,涵盖了运动、萌宠、环保、时尚、非遗等品类。 而市集开始的几天前,小红书已经悄然小范围测试开放“市集”入口:应用启动的测试新版本显示,App底部导航栏出现了“市集”页面,位置邻近“首页”入口。 在电商巨头在外卖市场拼杀的间隙,小红书开始走向线下了,虽然小红书方面表示,线下市集只是为了让更多用户感受氛围,线上市集才是主线,但此番线上线下同上新“市集”,小红书究竟有怎样的打算? 8月28日,在小红书电商媒体交流会上,小红书交易市场负责人来克表示,选择市集这种形态的本质,是基于这样一个考虑:小红书的核心用户,更喜欢一个什么样的购物体验? “年轻化”是小红书电商用户一个相当明显的特征。据官方数据,在小红书电商月活购买用户中,95后占比达到70%。过去一年,开店的个人店卖家中,95后占比也达到50%。 来克提到,年轻群体对市集的认知是“烟火气”、“有温度”和“惊喜感”等。这都与小红书的社区调性一脉相承。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市集”形态,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植于小红书以“人”为中心的商业生态之中。 社区中大量的用户需求,成为吸引卖家开店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小红书目前月活超3.5亿,社区中每月寻求购买用户数1.7亿,单是“求链接”类评论每月就达到8000万。 “比起低价,小红书上的用户更愿意为品质支付一定的溢价。”来自四川攀枝花米易县的“洋洋的乡村生活”的店主这样向时代财经表示。 这家店专门为消费者挑选时令好品质的水果,在小红书上,该店近30天复购率高达30%,“这两年最大的感受就是,提供好货就能有稳定生意。”店主杨杨说。 店主告诉时代财经,当时在小红书开店纯属偶然。“我们主业是艺术材料研发,当时材料有一定积累后,一张造开始在小红书上售卖类似商品。” 出乎意料的是,反响相当不错。用户在购买商品之后,还会和店家沟通使用体验、玩法等。“我们的不少商品,都会是和用户一起改善完成的。”店主表示,小红书商家和用户距离更近。 “嘹爪嘞”是一家销售陕西非遗文化产品的店铺。两位店内主理人,一位在高校工作,另一位从事考古研究。受主业的影响,他们开始尝试通过文创产品宣传陕西的非遗文化。“小红书上愿意为这类文化产品的用户会更多,所以我们选择先在这个平台开始做。”一个事实是,文化产品的内核要获得用户的认可,并不容易。在他们看来看来,图文笔记成本相对较低、又能承载足够多的内容,是创业初期最合适的传播形态。 小红书交易商家发展负责人阿方透露,小红书已经成为创业者开店的重要选项,小红书的动销商家中,50%以上是人生第一次开店。 据阿方介绍,过去半年里,他的团队不断在全国各地引入优质商家,目前将重心放在拥有好货的产地、工厂集群。2024年小红书电商新入驻商家数同比增长 8.1 倍。 “我们今天做电商,小红书有自己的特色和底色。”来克表示,人与人的连接感、人与货的连接感、人与商家的连接感、商家与商家的连接感,聚集在一起就会形成社区。“(而基于社区)会做出来一些可能在效率世界和竞争世界看不到的一些东西。” 在“市集”推出的约一年前,小红书提出了生活方式电商的概念。彼时,COO柯南表示,“生活方式电商锚定非常精准人群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非常细分。在这个细分赛道里面,必须把自己的产品做得非常好,用户反馈也很好。小需求也能做出好生意来。” 2025年上半年,小红书在2月宣布启动电商运营服务商招募;4月,公司对商家结算账期升级,缩短确认收货时间、差异化结算策略等,提升商家资金周转。 在市集开幕几天前,小红书还官宣“百万免佣计划”: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同一商家前100万支付交易额免除佣金,仅保留0.6%的支付渠道成本。 对内,在架构上,小红书也做了变动。两年前,小红书整合了电商业务与直播业务,组建了全新的交易部,成为与社区部、商业部平行的一级部门。 但当公司成长到一定的规模和体量,小红书的缓慢生长的商业化之路上,有许多关乎社区底色和电商梦想的平衡需要维持。 如今的市集,或许就是小红书对于平衡的新尝试。在小红书看来,“市集”本身就是从小红书社区自然生长而来:用户在其中发现宝藏商家与好物,并彼此分享交流。用户在小红书上获得的发现好货的惊喜感、与生产者交流的人情味,与人们在线下逛市集的体验十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