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哥的视频内容内容驳杂,从早期的“三和大神”纪实,到后来的环球旅行、“高端访谈”,乃至近期与各路网红的“连接”,其风格始终贯穿着一种“抽象”的底色。 头部UP主或网红的“魅力”,往往源于精心建构的“人设”。然而,“峰哥”与“户晨风”的“封圣”,恰恰是对这种传统网红逻辑的一次反叛与解构。 峰哥的视频内容,在形式上显得粗粝、随意,甚至可以说“不修边幅”。他的主题围绕着大龄未婚、创业失败、四处“蹭饭”等看似失败的个体经验展开。 他用戏谑的口吻(如“说实话”)讲述着中年男性的焦虑与生活的无奈,却又时常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洞察与朴素的哲学思考。 他频繁使用“抽象话”,构建了一套粉丝心领神会的“黑话”体系,这既是区隔“圈外人”的文化资本,也强化了粉丝社群的内部认同。 从社会学角度看,峰哥的魅力在于他对“成功叙事”的偏离。在一个强调“内卷”与精英崇拜的社会中,峰哥构建了一个“失败者”的避风港。 他的观众,许多是面临学业、就业压力的年轻人,从峰哥的“躺平”与“佛系”中找到了情感共鸣与心理慰藉。这是一种消极的抵抗,也是对大众口口称赞的所谓主流价值观的软性对抗。 户晨风高中毕业便参加工作,在江苏镇江干过汽修,后来自学在成都某私募基金做过研究员,和峰哥一样,也炒股亏损。最后户子靠社会观察视频,和网友对线,做视频公开收入,成功逆袭。 户晨风的视频叙事,可以被解读为一种对“底层叙事”的再现与重构。在宏大叙事和商业媒体聚焦精英生活的背景下,户晨风将镜头对准了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和被遮蔽的声音。 户晨风的魅力,并不一定来源于传统或法理,而是其展现出的非凡的道德感召力——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古典士大夫情怀。 观众通过观看、点赞和转发,参与到这场“赛博公益”之中,获得了一种“代偿性”的道德满足感,缓解了自身在现实中面对社会不公时的无力与愧疚。 户晨风的一个鲜明特色是喜欢与观众一对一连麦辩论。几乎每次直播他都会随机连线普通观众,与之就某个社会热点展开讨论。 这些对线,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网络争吵,更像一场即时、草根、却高度结构化的“数字式辩论”。直播中他与不同观点的观众围绕收入分配、房价等议题展开激烈交锋,语速飞快、数据准确,风格近似“网络硬核辩手”。 常有粉丝在评论区高呼“户圣千古”。这种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封圣行为,体现出部分粉丝对他的崇敬与爱戴,将其言论视作“圣训”一般在网络空间传播。 “峰哥”与“户晨风”看似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揭示了当代青年一种复杂而矛盾的社会心态。这种心态,可以被概括为“理想的悬置与现实的戏谑”。 他们认同户晨风所传递的价值观,并愿意为之感动和发声。这表明,主流的道德观念和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在年轻一代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可能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就业和生活压力,这种压力使得他们倾向于用一种“躺平”和“戏谑”的态度来面对现实世界。 “二圣”的并存,正是一种后现代社会文化逻辑的体现:宏大叙事的消解与微观叙事的兴起并行不悖;价值的坚守与价值的解构可以共存于同一个体。 二圣的叙事背后,是数字时代青年们寻求身份认同、安放精神焦虑的真实写照。他们既渴望成为解构一切的“小丑”,也期盼着拯救世界的“圣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