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取材于1937年的淞沪会战,讲述号称“八百壮士”的国军第3战区88师524团的一个加强营,以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为据点,阻击日军进攻的故事。 为了认真还原历史原貌,影片主创在宁波白沙找到一处拆迁地作为拍摄地点,搭建起一块占地200亩、拥有68栋建筑的实景拍摄基地,并且深挖一条200米长的“人工”苏州河。 影片《东极岛》根据这个真实的历史背景,虚构出“海盗兄弟”营救战俘的故事线,又加入女性觉醒的深刻主题,使这个故事显得更加丰满。 电影实际上投资高达5.7亿(8000万美金),管虎、费振翔师徒重金打造海上救援和与日军缠斗的宏大场景,制作水平和完成度都相当高。 本片是根据小说《魂归昆仑关》改编的,继《血战台儿庄》之后,《铁血昆仑关》作为《血战台儿庄》的姐妹篇来拍摄,由杨光远执导,耗资高达3000万元。 国军第5军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投入近15.5万兵力,与日军第5师团约4.5万兵力相持18天,终以损失14000余人的代价,重创日军第5师团,基本歼灭其第21旅团,并击毙旅团长中村正雄。 影片由吴天戈执导,改编自周梅森所著的同名历史小说,讲述在一个叫卸甲甸的小城里,一支由农民组成的杂牌军,在马鞍山防线上的下岗子村前沿阵地,对抗日军2万精锐的故事。 就是先以步兵小分队冲锋陷阵,摸清对手方位,再用大炮轰炸。如此累次三番步兵冲锋+炮火轰炸反复折腾,直到拿下阵地为止。 影片由魏宗万、贾林、孙飞虎等主演,讲述抗战时期的三毛为了打击日寇,给自己起名“丘武穆”,并积极参军,跟随部队走进抗战前线的故事。 今年的《南京照相馆》上映前其实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做宣传,但上映后口碑极佳,从而引发观影狂潮,媒体预测票房有望超过30亿。 电影也从侧面反映出战争对于中国平民带来的巨大伤害,片中还原历史瞬间的大量镜头,都能从那些保存至今的历史照片中找到对应。 影片由杨光远和翟俊杰导演两位导演执导,改编自国民党爱国将领李宗仁当年指挥国军取得台儿庄大捷的历史事迹,于1986年上映。 最终国军以伤亡5万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2万余人,并取得了徐州会战的胜利,一举粉碎了日军妄图打通津浦线的阴险图谋。 影片投入巨大,认真还原台儿庄战役历史原貌,并作为首部由内地电影公司拍摄的,以国军为正面形象塑造的抗战电影,对促进两岸关系起到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如2011年台湾60后导演魏德圣编导的抗战大片《赛德克·巴莱》,实际投资7亿新台币(2300万美元),在当时也是“巨资”,但与8000万美金的《东极岛》相比就“小巫见大巫”了。 片中不仅表现赛德克族人的原始状态和野蛮习俗,也将视角放在野蛮与文明两种社会形态的碰撞与冲突之上,同时反思台湾人中存在的恋日情结。 由于台湾电影不会受到来自外界的限制,能够更深刻表达反战主题,《赛德克·巴莱》呈现的质感也相当优秀,豆瓣评分高达8.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