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区老师的团队里,除了我自己之外,还有非常优秀的物理和化学老师,他们都是和我理念相近,且经验丰富的老师。 只不过,平日里我输出内容比较多,他们更多在幕后专注备课和教学,偶尔被我拉到前台。比如,今天分享的内容,就是和我一起拍档十年的老朋友,负责我们初三化学的陈老师。 准初三的同学,即将迎来化学这门新学科。这几年,广州中考化学的难度是在增加,或者说稳定在高位的。所以尽管化学在中考的分值从27年开始有所降低,但化学这门学科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 没错,初学化学确实需要记忆较多的元素符号、化合价、原子团符号、化学式、方程式等,但这些都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就好比学习英语需要先记忆单词一样。但只掌握单词也不能精通英语,还需懂得语法规律才能了解句子与文章。 化学亦同理,更核心是理解原理规律(如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微观构成与性质的关系等))比如记住“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基础,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才能灵活运用,这些绝不是简单的记忆这么简单。 自2018年至今,中考化学试题已大幅度减少机械性记忆类题型,试卷上考察的基本是课本以外的陌生物质,着重考察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注重初高衔接。 从九年级上册第五章化学方程式计算开始,要求结合实验内容进行计算,且计算内容与平常所学的数学,物理计算方法不一样,有同学开始“水土不服”,化学开始呈现出真正的理科面貌。 第六章的碳元素物质的性质与转化,碳单质、碳与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各有不同,并引入了大较量的实验内容以及反应方程式,内容繁多,易混乱,学生水平开始分化。 九年级下册的《金属》、《溶液》、《酸碱盐》难度更是阶梯式上升。学生初期轻视,后面极可能出现知识断层,成绩逐渐下滑,甚至到九下出现不及格的情况。 由于化学只学一年,那必然是学习时间最短的一科,从初三上半学期(9月份)开始学习化学,到次年3月底结束课程转入复习,备战4月下旬一模(一模需考察两册书所有内容),只有7个月的时间,共需学习12个章节。 若是重点中学或普通中学的重点班,学习进度则会更快,一模之后,孩子还要备战物化实验操作考试,大部分化学复习课转变成实验实操课,孩子梳理化学知识的时间进一步被压缩,则会使一些非天赋型选手(特别一些原本数、理基础不好的学生),未能及时摸索化学的学习的规律,从而跟不上学习节奏的情况,导致在一模的时候暴露出严重问题(上册不稳,下册不懂)。 因此,进行适当预习还是有必要的,能够更好应对现今学校快节奏的教学方式,为备考一模前留出更多练题时间,越早规划准备,后期备考压力则越小。 在刚刚过去2025中考,大部分学生反映选择题比较基础,直呼填空题是“地狱”难度。事实上,化学试题整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基调,题目注重呈现更多形式的创新,“反套路”的出题形式越发明显,没有固定的题型,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设问,强化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能力。 同时,今年无论中考化学或高考化学计算题题量增加,通过计算题难度实现选拔优生的要求,进一步压低获得90+分的门槛。(以下数据来自于2024年中考化学年报数据) 该图是22~24年中考分数段曲线图,在考生人数持续攀升的前提下,90分以上的高分段人数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可见在数学之外,化学也逐渐成为拿高分不易的科目,其选拔要求也在提高。 综上,试题的创新发散来源于课本基础知识模型,引导学生回归课本核心知识,对规律理解透彻,机械性刷题及背题对考试并没有实质性帮助。 从今年中考反映出近年来化学试题灵活度有增无减,虽然2027年新中考政策中化学分值降低,但分值与难度并没有直接关系(深圳中考化学总分50分,难度同样不低),考察的是同样的知识,从趋势上看,如果中考也需要保持一定的区分度的话,这个难度估计系数不会有太大改变。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看看目前高中选科的情况,物理化学的绑定程度非常之高,选择物理的同学,次选科目包含化学几乎是标配。由此可见,无论是对中考还是对未来高中的学习而言,化学的重要性也不应被低估。 在新初三学习化学之前,提前在暑假学习初三化学上册内容,领先学校,提前认知化学基础理论、基础实验、基本物质,率先构建化学知识体系,赢在化学的起跑线上。 初三上学期,同步学校进度,延伸初三上学期化学知识,拓展中考必考知识,突出中考重点和难点,配合中考化学经典题目,积累初三化学知识厚度,从秋季开始为中考夯实基础。 在一模考试之前,首先进行一轮复习,巩固寒假所学的溶液和酸碱盐,回顾秋季基础概念理论及身边的化学物质,为中考复习夯实基础。然后进行第二轮复习,针对中考必考的专题进行综合练习,层层突破,构建完整的初三化学知识体系,实现一模考试中计算推断实验专题的全面运用。 一模之后,进行最后的第三轮复习,针对一模考试的重难点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全面剖析历年中考及一模真题,并在在中考考前全面梳理,最终赢得中考! 另,区老师工作室有初高中的数理化思维课程,包括新初一、新高一衔接课和春秋季同步课,当然还包括本文作者陈老师的化学课。有兴趣了解的话,大家可以咨询一下小助手叮当老师,看看时间地点等是否合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