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Boris Cherny 是 Claude Code 项目的开发负责人,可以说是Claude Code 技术的灵魂人物,此前加入 Anysphere 担任首席架构师和工程主管。Cat Wu 则是 Claude Code 产品经理,在 Anysphere 的新职务是产品主管。 这番话效果立竿见影。据知情人士透露,已经有投资人按捺不住,表示如果 Anthropic 要再融一轮,他们愿意按超过 1000 亿美元的估值来投。要知道,就在四个月前,这家公司的估值才「仅仅」580 亿美元。 Anthropic 透露,他们直接卖 AI 模型和聊天机器人 Claude 给客户时,毛利率能达到 60%,而且还在朝着 70% 努力。这个数字相当不错,可以简单理解为,每赚 100 块钱,刨去服务器和客服成本,能剩下 60 多块。 但这里有个坑。这漂亮的数字不包括通过亚马逊 AWS 和谷歌云的销售。在那两条渠道上,Anthropic 的毛利率其实是负 30%!原因很简单,亚马逊和谷歌作为「中间商」,要抽走一大笔分成。 虽然目前大部分收入还来自直销,但 Anthropic 自己也预计,未来云服务商会成为主要的销售渠道。这意味着,他们整体的利润水平可能并没有听上去那么乐观。 相比之下,OpenAI 在今年早些时候预测其 2025 年的毛利率为 48%。OpenAI 预计未来几年将稳步提升,到 2029 年最终达到 70% 的毛利率。目前尚不清楚这两家公司是否以相同的方式计算其毛利率。 尽管如此,两家公司的收入增长都堪称「爆炸式」,今年的业绩很可能都会轻松超过最初的乐观预期。投资者似乎更看重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暂时忽略了高昂的成本。 相比之下,OpenAI 在一月份的融资讨论中,估值已经谈到了 2600 亿美元,大约是当时远期收入的 43 倍。从那时到现在,OpenAI 的年化收入又从 60 亿美元涨到了超过 100 亿。 Cursor 作为一个第三方工具,不提供对模型内部参数(如学习率、层数等)的直接访问或微调功能。模型的训练和优化由其提供商(OpenAI、Anthropic、Google 等)完成,Cursor 仅作为接口调用这些模型。 以前:Pro 用户每月有 500 次使用高级模型的「快速响应」,用完后也能无限次使用速度稍慢的模型。这基本算是一种「半无限」的自助餐。现在:每月给你 20 美元的「额度」。你可以调用任何模型,但会计入这 20 美元的账单里。用完?那就得额外掏钱买点数(Credits)了。 而 Windsurf 最近的收购案闹得沸沸扬扬,似乎也前途未卜。详见机器之心报道:《Windsurf交易内幕疯传:24亿美元被瓜分,背刺数百员工?》《突发|动荡72小时后,华人团队Cognition收购Windsurf剩余团队》


